吳宇芯專訪》
臺灣學生方程式到荷蘭新創公司,從車隊開始加速的海外職涯
編輯 | 胡慶右
VIEWS
基本介紹
吳宇芯(Yu-Hsin Wu),畢業於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,而後前往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(TU/e) 取得 Automotive Technology 碩士,目前於 AE Group Electric Drives 擔任電機工程師,主要負責電池管理系統的開發。
受訪者背景
2023 - 至今 於 AE Group Electric Drives 擔任電機工程師,負責電池管理系統的開發
2020 - 2022 於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(TU/e) 就讀 Automotive Technology 碩士
2016 - 2020 於成功大學就讀機械工程學士

車隊中摸索實作與職涯
談到踏入學生方程式的動機,是來自於機械系的課程規劃。機械系大三的必修課當中,有一堂機械專題實作,課堂要求是每六人一組的團隊,需要做出一個小型的機械設計。
「機械系有很多理論跟考試的東西,我在大一唸完以後心裡沒有個底,覺得到時候要面對這個專體實作時,我好像沒有任何一點實作技能。」
宇芯在接受訪談時,很坦誠的和我們分享,一開始只是想要增加自己的實作經驗,剛好遇到成大車隊的組建,於是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態,加入了成大車隊。由於那個時候對機構加工沒太大興趣,並且主要想學電力系統控制的部分,宇芯在成大車隊創隊的初期,就選擇加入電力組。
由於尚在草創初期,當時的電力組不需要自己做任何電池。當時的最低目標就是要有一輛車,一輛可以由人去開的車,然後是電動的,可以動起來就好了。而電力組就是要把電池輸出的能量,帶動到車輪上,也就是整個動力鏈。
當時沒有教授的帶領,車隊成員需要在一個沒有任何人教你的狀況下,想辦法去學一些新的東西。整個車隊的電力組就只有三、四個人,由兩個大四的學長帶領。「我們那個時候就只有想辦法做簡單的電路,然後把線接通。我們有設計油門,然後還有一些齒輪跟齒比的設計,透過類比的訊號來控制油門,決定要輸出的 Power 是多少。」整個電力組乃至成大車隊,就是靠著這樣的一步步的摸索,逐漸成長茁壯。

除了設計之外,學生方程式的重點,是如何將這些設計上的想法加以實現。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很多限制和困難,或甚至不曉得有哪些元件可以運用。車隊的第一年主要在熟悉實作,而第二年開始,成大電力組打算精進相關的設計,也開始想要比照 FSAE 的規則來設計電路,因此在既有的基礎上,開始疊加更多的東西,宇芯也在這時接任了電力組組長。
然而,隨著時間疊加的,不是只有成大車隊的經驗,也包含宇芯對於未來升學以及職涯的想像。宇芯表示,如果單純只是念書的話,自己並不會想到那麼多東西,但就是因為參與了車隊,對於電力系統和控制方面開始有了興趣。因為真的可以把一些理論上學到的東西加以應用,從實作上獲得了不少成就感。
「簡單來說,車隊對我未來職涯的選擇影響滿大的,因為做了這些東西,才開始覺得我好像可以在電動車這個領域繼續走下去。」


學生方程式拉開留學序幕
有了學生方程式的經驗,也讓宇芯對於出國唸書的決定,以及在領域的選擇上,有了具體的想法。當時臺灣的電動車產業並不發達,有許多國家走在臺灣之前,像是荷蘭相當提倡環保和綠能,相關法規的建立也比較完善,也讓決定朝向電動車這個領域發展的宇芯,下定了出國讀書的決心。
除了留學的這個決定,學生方程式的經驗,也為宇芯的申請有了實質的幫助。以歐洲的學校來說,只會透過書審資料來決定是否要錄取申請者,除了英文檢定之類的硬性門檻外,申請者更要靠履歷和動機來凸顯自己,例如大學期間,有沒有寫過研究論文類的東西,學校會更注重也更希望你有多一點 Project-based 的經驗。
而在學校的選擇部分,宇芯表示,TU/e 的優勢在於 Automotive technology 是一整個科系,進去之後還可以再選擇控制、內燃機、還是電子元件等等,也有機構設計、動態控制,或者也有滿多人在做車輛動態的分析,像是輪胎或機構轉向的引力分析。必修課的設計上也會接觸各個面向,再透過選修決定自己想針對哪個領域深入鑽研。
亞洲與歐洲的學習態度差異
留學期間難免面對國情以及學習文化上的差異。「我是個很擅長應付考試的人,在臺灣的時候,我其實可以透過考前臨時抱佛腳,得到不錯的結果。」但在 TU/e 有一半的分數是來自期末考試,另一半則是來自小組作業。而且每個學期只有兩個月(一年有四個學期,每學期建議修不超過三門課),必須要在這段時間內,和新的對象建立合作關係,完成一個專案作業。「你要在顧及專案作業的同時,也顧及你的期末考分數。」
宇芯也提到,大學的時候自己其實不太會在討論團體作業時提出意見,但也不想當「混分仔」,所以會確保自己把份內的事情做好。但同樣的情形如果發生在 TU/e ,就會被其他人視為態度不積極,因為你其實可以做到更多,但你沒有使出全力,所以其他組員就會在組內互評(Peer review)時給你很低的分數,而這當然也會反映在最終的學期成績上。「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文化上的差異吧,亞洲人就是比較不會出頭,大家都會先看別人怎麼做,先聽別人怎麼講。」
習慣了先聽聽其他人意見,再來決定要怎麼辦的宇芯,也花了一些時間適應這樣的文化。「練習透過你同意誰、你不同意什麼東西,來回應其他人的意見,或推動小組的討論。」
此外,作業通常也會是整合性較強的題目,而不只是單純的習題,例如需要用 Matlab之類的軟體寫出來,輸出成圖才能繳交。「所以我覺得有很多東西要學,除了課堂的理論之外,你還要想辦法去學一些其他的東西,好讓你的作業可以寫得出來。」不過,撇除團體作業時的犀利討論,如果學習態度良好,也很容易被同學給接納。「如果說看到你想學,或是想問問題,只要有拿出正確的態度,他們(指同學們)其實很樂意幫助別人。」有了一起做過 Project 的團體經驗後,即便是個人為主的作業,大家也會約好一起討論。
為期兩年的碩士生涯,第一年以修課為主,第二年則是實習以及論文,方向不同,需要的努力自然也會不同。「我覺得第一年好不容易適應這種團隊合作,跟不同人一起做 Project 的感覺,第二年突然變成要回歸自己做研究。」
找到研究的動力和「為什麼」的反思
比起讀書考試,宇芯表示,回歸自己做研究之後,就需要靠自己找到動力完成。「每個禮拜跟老師 Meeting 的時候,老師的心情都很好,就會以為沒什麼壓力,但他們的意思其實是你應該自己追自己的進度。」除了要找到完成研究的動力之外,做研究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就是批判性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。
宇芯也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缺點:「我覺得我自己有一個缺點是,如果看到這個結果好像還不錯,我就會很開心的在 Meeting 上跟老師講,然後覺得這樣就好。但是他們就會反問你,那你覺得為什麼會變成這樣?或者你再改變什麼因素的話,會不會變更好或者變更差?」之所以得到一個好或壞的結果,背後的原因更為重要,獲得了一個好的小成果,並不代表最後的結果也會是好的。因此需要不斷反思「為什麼」,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整個研究。
從前組建車隊,現在組建海外職涯
從論文專案開始,練習和不同階層的人共事
因為宇芯的論文研究,配合的是一間校外的公司,所以除了學校老師以外,在公司還有另一位公司的主管。雖然說是公司的主管,但宇芯說,在這裡更像是和主管平起平坐,自己需要主動去找主管討論,找到專案前進的方向。「我覺得第二年學到比較多的,都是怎麼跟你的上級、不同階層的人一起處事。」
根據宇芯的經驗,一個星期一次的 Meeting,都得先提醒主管目前專案進行到哪個部分,上次 Meeting 的結論又是什麼,根據這個結論,自己在這一個星期又推進了那些進度。自己要先有一些具體的行動,主管才會根據這些行動給予意見。「對教授跟主管來講,他們想看到的是,你在這件事情上面,有沒有在正軌上,有沒有在前進。」宇芯表示,教授和主管其實就是指導者的角色,他們並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應該要怎麼做,而是要靠自己去思考應該怎麼做,他們才會根據你的想法告訴你適不適合。
小新創中的新摸索
整個 AE Group 底下有很多子公司,包含了 Racing、Medical,也有海洋方面的業務,主要都是和馬達相關的應用。宇芯目前擔任的是電機工程師(Electrical engineer),參與的專案內容,包含了電動賽車當中電池動力鏈的組成設計和測試,宇芯主要負責的則是電池管理系統的部分。「整個 Project 的賣點就是,以雙電池系統來設計電動賽車的動力鏈(Powertrain),而我主要做的就是 Master BMS (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) 以及電池部分的系統整合。」
身處集團底下的小公司,宇芯認為主要的優點在於,一整個動力鏈,從電池、馬達、然後到傳動,比較容易看到整個專案的全貌。此外,專案當中約有五、六名成員,電力系統的部分由宇芯和另一位同事負責,其他人則是負責機械加工,以及馬達的測試等,同事們基本上都身兼多職,可以跟很厲害的人一起共事。「會選擇在這裡工作的人,他們真的都很喜歡這個領域。」
宇芯同時也不避諱的表示,當然還是會有一些缺點。比起大型公司會給新人一、兩個月的培訓期,宇芯在報到後的隔天就開始參與專案,沒有太多正規的培訓,所有的知識都只能仰賴前人所留下來的筆記,以及少數的同事能夠依靠,其他所需的知識都得要靠自學。「至少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,我從同事身上可以學的東西就已經滿多的,只是沒有一個正規的時間,讓我去學新的東西,還是會覺得有點可惜。」同時也比較少有預算進行公司的 Team building,或是荷蘭語、領導課程等相關的補助,也是小公司的缺點之一。
結語
最後,宇芯對有志往相關領域發展的學弟妹們也提供了一些建議。在電池管理系統方面,宇芯當初在學校時所修的電池相關課程,大多探討的都還是基本的化學反應,並沒有電池管理系統方面的課程。因此,宇芯建議大家可以多看看現有的電池管理系統規範,目前已經有主要在使用的兩三種,或者也可以看看市售的規範大概都是怎麼寫的。
「工作這種東西,還是要有熱情、有興趣才做得長久,也才能做得比較好。」
宇芯鼓勵大家可以在大學期間多嘗試一些活動,多去接觸一些東西,或是不同的人,說不定就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。
